您现在的位置是:百科 >>正文
如何跨省异地就医直接结算?全国统一规范来了
百科8662人已围观
简介7月26日,国家医保局会同财政部共同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做好基本医疗保险跨省异地就医直接结算工作的通知》。《通知》明确“十四五”末的目标任务,即2025年底前,跨省异地就医直接结算制度体系和经办管理服务 ...
7月26日,何跨国家医保局会同财政部共同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做好基本医疗保险跨省异地就医直接结算工作的省异通知》。
《通知》明确“十四五”末的地医目标任务,即2025年底前,直接跨省异地就医直接结算制度体系和经办管理服务体系更加健全,结算全国统一的全国医保信息平台支撑作用持续强化,国家异地就医结算能力显著提升;住院费用跨省直接结算率提高到70%以上,统规普通门诊跨省联网定点医药机构数量实现翻一番,何跨群众需求大、省异各地普遍开展的地医门诊慢特病相关治疗费用逐步纳入跨省直接结算范围,异地就医备案规范便捷,直接基本实现医保报销都能跨省通办。结算
全国累计直接结算3772.21万人次
《通知》明确了跨省直接结算时原则上均执行“就医地目录、全国参保地政策”基金支付政策;明确了“先备案、统规选定点、何跨持码卡就医”异地就医管理服务流程;明确了“先预付、后清算”的异地就医资金管理要求;强化了各级医保部门和财政部门的职责,规范了跨省异地就医资金年度预付额度调整和年度内紧急调整流程,明确了资金清算模式、实现路径和时限要求。
《通知》从进一步完善异地就医备案政策、进一步明确定点医疗机构直接结算服务范围、进一步规范经办机构跨区域协同流程等三个方面,着力破解异地就医备案、结算和协同三个难题。
《通知》要求持续深化全国统一的医保信息平台和医保信息业务编码标准全业务全流程应用,推进国家跨省异地就医管理子系统优化完善,加强系统运维管理和安全保障;要求健全跨省异地就医直接结算基金监管机制,完善区域协作、联合检查等工作制度;落实就医地和参保地监管责任,把跨省异地就医直接结算作为日常监管、专项检查、飞行检查等重点内容;同时明确了跨省异地就医监管追回的医保基金、扣款等处理方式。
据悉,去年以来,在全面实现住院费用跨省直接结算的基础上,所有统筹地区实现了普通门诊费用跨省直接结算和异地就医备案跨省通办,全国一半统筹地区启动了高血压、糖尿病、恶性肿瘤门诊放化疗、尿毒症透析、器官移植术后抗排异治疗等5种门诊慢特病相关治疗费用跨省直接结算试点。截至2022年6月底,全国跨省联网定点医药机构24.67万家,基本实现每个县至少有一家定点医疗机构能够直接报销包括门诊费在内的医疗费用的目标,全国累计直接结算3772.21万人次,基金支付2019.76亿元。
本次《通知》对以往政策进行了系统性梳理和整合,并在此基础上,加强顶层设计,破解备案人员范围窄、时限短,跨省长期居住人员在备案地和参保地不能双向享受待遇,跨省临时外出就医人员备案后报销比例偏低等问题。针对部分地区不支持将急诊抢救费用、外伤费用、住院期间院外检查治疗购药以及补办备案后的医疗费用纳入直接结算的问题,制定全国统一的规范。
《通知》要求,各地医保部门要及时调整与本通知不相符的政策措施,确保2022年12月底前同国家政策相衔接;结合本地实际,进一步明确和细化政策管理规定,精简办理材料,简化办理流程,优化管理服务;同步按要求调整信息系统,保障跨省异地就医直接结算工作平稳过渡。《基本医疗保险跨省异地就医直接结算经办规程》将于2023年1月1日起正式实施。
参保人员如何跨省异地就医直接结算?
国家医保局称,简单地说就是先备案、选定点、持码卡就医。
首先是先备案。参保人员跨省异地就医前,可通过国家医保服务平台APP、国家异地就医备案小程序、国务院客户端小程序或参保地经办机构窗口等线上线下途径办理异地就医备案手续。
其次是选定点。参保人员完成异地就医备案后,在备案地开通的所有跨省联网定点医疗机构均可享受住院费用跨省直接结算服务;门诊就医时,需先了解参保地异地就医管理规定,如果参保地要求参保人员选择一定数量或在指定级别的跨省联网定点医药机构就医购药的,按照参保地规定执行。
最后是持码卡就医。参保人员在入院登记、出院结算和门诊结算时均需出示医保电子凭证或社会保障卡等有效凭证。跨省联网定点医药机构对符合就医地规定门(急)诊、住院患者,提供合理、规范的诊治及医疗费用的直接结算服务。
哪些人可以申请异地就医备案?
国家医保局称,实行异地就医备案管理制度是为了确认参保人员身份,区分参保人员外出就医类型、确定相应的医保待遇,也为了提前做好医保电子凭证或社会保障卡跨省使用的验证工作,提高跨省直接结算的成功率。同时,医保对外出就医人员实行备案管理,也是落实国家分级诊疗的要求,引导合理有序就医。
既往跨省异地就医备案人员只有异地安置退休人员、异地长期居住人员、常驻异地工作人员、异地转诊人员4种人员,此次《通知》根据基本医保参保人员异地就医行为发生的原因将异地就医备案人员分为跨省异地长期居住人员和跨省临时外出就医人员两类,并进一步细分为6种人员。其中跨省异地长期居住人员包括异地安置退休人员、异地长期居住人员、常驻异地工作人员等长期在参保省外工作、居住、生活的人员;跨省临时外出就医人员包括异地转诊就医人员,因工作、旅游等原因异地急诊抢救人员以及其他跨省临时外出就医人员。
跨省异地就医直接结算基金支付政策是什么?
国家医保局称,跨省异地就医直接结算的住院、普通门诊和门诊慢特病医疗费用,原则上执行就医地规定的支付范围及有关规定(基本医疗保险药品、医疗服务项目和医用耗材等支付范围),执行参保地规定的基本医疗保险基金起付标准、支付比例、最高支付限额、门诊慢特病病种范围等有关政策。简单地讲就是就医地目录、参保地政策。
例如:河北省廊坊市某退休职工,2022年7月1日在北京跨省异地就医直接结算门诊慢特病费用。费用总额64.29元,基金支付48.89元。此笔费用共两个药,按照就医地目录支付范围具体为:甲类药品阿卡波糖片32.52元,全部符合基金支付范围;乙类药品瑞格列奈片31.77元,其中28.59元符合基金支付范围,3.18元为乙类先行自付。按照就医地支付范围,符合基本医保基金支付范围内费用共计61.11(32.52+28.59)元,乙类先行自付金额3.18元,按照参保地的支付比例80%,基金支付48.89(61.11*80%)元。
原标题:如何跨省异地就医直接结算?全国统一规范来了!
Tags:
相关文章
两千亿专项借款加速落地,“保交楼”成效渐显
百科转自:贝壳财经11月21日,人民银行行长易纲在2022年论坛年会上发表讲话时表示,针对前期一些房企风险暴露导致逾期交房,我们出台了2000亿元“保交楼”专项借款,支持已售住房的建设交付,并研究设立了鼓 ...
【百科】
阅读更多工行数字人民币在京首个财政代发场景落地
百科见习记者 秦燕玲8月2日,北京市石景山区“专精特新”政策兑现发布会上,中国北京市分行通过数字人民币完成北京市首笔数字人民币惠企资金支付。“这标志着北京首个线上数字人民币财政补贴代发业务场景顺利落地,数 ...
【百科】
阅读更多世界多国政党坚决反对佩洛西窜访中国台湾地区
百科新华社北京8月3日电 8月3日,世界多国政党通过多种方式向中共中央对外联络部表示,坚决反对美国国会众议长佩洛西窜访中国台湾地区,认为此举严重侵犯中国主权和领土完整,破坏台海和平稳定。各方重申坚持一个中 ...
【百科】
阅读更多
热门文章
最新文章
友情链接
- 图解丨打破虚实界限,数字孪生能打开多大的智慧市场?投资指南来了
- 央行开展20亿元7天期逆回购操作 实现零投放零回笼
- 苹果iPadOS 16.1开发者预览版Beta发布
- 曾毓群缺席“宁王”电话会议 董秘坐镇回应关切 市场直言:没啥内容
- 全球第二大院线面临破产危机 电影院真会消失吗?
- 浙江丰茂IPO:产品单价、毛利率、研发费用率都在下降 还因拖欠供应商货款被诉
- 全国总工会拨款800万元支持海南、西藏等四省(区)工会疫情防控工作
- 快讯:港股恒指高开0.2% 龙光集团暴跌57%建发国际大跌13%
- 埃尔多安:土以关系回暖,不代表土方会削弱对巴勒斯坦的支持
- FIIL CC Pro2:小金标认证+自适应降噪 还能付费解锁LDA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