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有企业,迈出高质量发展坚实步伐
6月17日,国有企业中共中央宣传部举行“中国这十年”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迈出邀请国务院国资委副主任翁杰明、高质国资委秘书长彭华岗介绍新时代国资国企改革发展情况。展坚
推动高质量发展,实步国有企业规模实力稳步提升
“这十年,国有企业国有企业从偏重规模和速度的迈出粗放型增长加快转向更加注重质量和效率的集约型增长。”会上,高质翁杰明介绍了国有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展坚有关情况。
——规模实力稳步提升。实步
截至2021年底,国有企业全国国资系统监管企业资产总额达到259.3万亿元,迈出比2012年底增长2.6倍,高质年均增长15.4%。展坚2012—2021年,实步全国国资系统监管企业累计实现增加值111.4万亿元,年均增长9%。国资国企还提前超额完成“十三五”节能减排目标,2021年中央企业万元产值综合能耗比2012年下降约33%。
——为服务和保障国家重大战略担当作为。
国有企业积极服务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等国家重大区域发展战略,深入开展央地协同合作,党的十八大以来签约项目3849个,参与雄安新区项目超过900个。深入推进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中央企业海外资产近8万亿元,分布在180多个国家和地区,项目超过8000个。
——为推进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作出有力贡献。
创新实力不断增强。十年来,中央企业建成了700多个国家级研发平台、7个创新联合体,累计投入研发经费6.2万亿元,年均增速超过10%。2021年底,拥有研发人员107万人,比2012年底增长53%。
创新成果加快涌现。十年来,中央企业在集成电路、5G通信、高速铁路、大飞机、航空发动机、工业母机、能源电力等领域攻克了一批关键核心技术,取得了以载人航天、探月工程、深海探测、北斗导航、5G应用、国产航母等为代表的一批重大科技成果,建成了港珠澳大桥、白鹤滩水电站、“深海一号”大气田、“华龙一号”核电机组等一批重大工程。
此外,十年来,中央企业累计上交税费18.2万亿元,上交国有资本收益1.3万亿元,向社保基金划转国有资本1.2万亿元。国有企业还积极落实国家助企纾困政策,通过降电价、降气价、降资费、降路费、降房租,有力缓解中小企业经营压力。
“国资国企为党和国家事业发展作出的重要贡献、发挥的重要作用,使我们对做强做优做大国有企业更加充满信心,也更有决心战胜前进道路上的困难挑战,在新征程上作出更大的贡献。”翁杰明说。
国企改革深入推进,企业活力效率切实提升
“十年来的国企改革,特别是国企改革三年行动的深入实施,有力破解了一批体制机制障碍,使一批活力竞相迸发、动力更加充沛的现代新国企涌现出来。”总结这十年国企改革成效,翁杰明从三个方面作了具体介绍。
——形成更加成熟更加定型的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和国资监管体制取得明显成效。
公司制改制全面完成,进一步厘清了政府与企业的职责边界,企业独立市场主体地位从根本上得到确立。党的领导与公司治理有机统一,国有企业全面完成“党建入章”,绝大多数企业制定了党委(党组)前置研究讨论重大经营管理事项清单。
——推动国有经济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取得明显成效。
党的十八大以来,先后有26组47家中央企业实施战略性重组和专业化整合,新组建、接收企业9家,中央企业数量从十年前的117家调整至97家。剥离企业办社会职能和解决历史遗留问题工作全面收官,全国国资系统监管企业2万多个各类公共服务机构、1500万户职工家属区“三供一业”基本完成分离移交。
——提高国有企业活力效率取得明显成效。
三项制度改革在更大范围、更深层次破冰破局。围绕“管理人员能上能下”,全面推行经理层成员任期制和契约化管理。围绕“员工能进能出”,加快实施公开招聘、竞争上岗、末等调整和不胜任退出等市场化用工制度。围绕“收入能增能减”,推动完善了按业绩贡献决定薪酬的分配机制,中长期激励政策工具广泛应用。
此外,2013年以来,国有企业通过改制重组引入各类社会资本超过2.5万亿元,目前中央企业和地方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企业户数占比分别超过70%和54%。“通过混改,涌现出一大批主业突出,公司治理优、创新能力强、活力效率高的优秀企业。”彭华岗表示,下一步将积极稳妥深化混合所有制改革。
国资监管体制持续健全完善,国资监管效能不断增强
翁杰明表示,十年来,国务院国资委持续健全完善国资监管体制,不断增强国资监管效能——
建立健全“三统一、三结合”的国资监管职能体系。牢牢把握国资委职责定位,深入推进国资监管机构职能转变,动态完善监管权力和责任清单,把全面履行出资人职责、专司国有资产监管职责和负责党的建设的职责统一起来,有效推动管资本与管党建相结合、履行出资人职责与履行国资监管职责相结合、党内监督与出资人监督相结合。
发挥专业化、体系化、法治化“三化”监管优势。加强专业化监管,探索创新有别于行业主管部门和社会公共管理部门的监管方式。加强体系化监管,把稳增长、抓改革、强创新、促发展、防风险等多重监管目标统筹起来,实现全方位全过程监管。加强法治化监管,健全国资监管法规制度体系和工作体系,深化法治央企建设,在法治轨道上提高国资监管能力。
推动形成国资监管大格局。持续深化政企分开、政资分开,加快推动经营性国有资产集中统一监管,建成全国国资国企在线监管系统,加强对下级政府国资监管工作的指导监督,进一步提升国资监管整体效能。
- ·德国央行行长呼吁12月“强力”加息并在明年初启动缩表
- ·日官员称将严格审查留学人员背景 英媒:主要针对中国
- ·旧话新说!拜登当面告诉岸田文雄,美国防卫日本的决心不会动摇
- ·realme真我平板X屏幕配置公布 11英寸2K护眼屏防蓝光
- ·两市延续窄幅震荡 光伏设备获17亿主力资金青睐!
- ·印度炼焦煤、焦炭进口降至零关税影响简析
- ·外交部:中方必将采取坚定行动维护主权和安全利益,说到做到
- ·宝马探索新能源投资,以减少对天然气依赖
- ·华尔街投行裁员潮起:IPO与融资服务不景气“酿苦果” 创建ESG基金成新出路
- ·当事人回应加油站价格疑虚标:未得到处理,已投诉
- ·快看|京东货运航筹建完成申请经营许可证,获批引进3架B737货机
- ·拜登妄称“不同意大陆武力夺取台湾” 外交部回应
- ·获批!注册资本5亿元
- ·网传王成录离职华为加入深开鸿,曾主导开发鸿蒙系统
- ·5月23日更新!北京朝阳又一批区域解除封控管控措施
- ·为何要提前准备方舱医院 国家卫健委:确保疫情发生时能在24小时内将方舱医院投入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