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综合 >>正文
深圳银保监局:加大制造业中长期贷款、信用贷款支持力度
综合3人已围观
简介重点支持高技术制造业、深圳“20+8”产业集群。2月14日,深圳银保监局组织召开金融赋能高质量发展首场新闻发布会。会议通报了2022年深圳银行业保险业运行情况,截至2022年末,辖区银行业资产总额12 ...
重点支持高技术制造业、深圳深圳“20+8”产业集群。银保业中
2月14日,监局加深圳银保监局组织召开金融赋能高质量发展首场新闻发布会。制造支持
会议通报了2022年深圳银行业保险业运行情况,长期截至2022年末,贷款贷款辖区银行业资产总额12.22万亿元、信用同比增长8.47%。力度各项存款余额8.85万亿元,深圳同比增长12.49%,银保业中各项贷款余额8.49万亿元,监局加同比增长7.93%。制造支持深圳保险法人机构总资产6.44万亿元,长期同比增长9.1%。贷款贷款全年辖区保险市场实现保费收入1527.7亿元,信用同比增长7.1%。
继续推动金融要素向制造业倾斜投放
深圳银保监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今年将继续推动金融要素向制造业倾斜投放。主要包括指导银行机构加大制造业中长期贷款、信用贷款支持力度,重点支持高技术制造业、深圳“20+8”产业集群,推进先进制造业集群发展,提高制造业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加大对传统产业在设备更新、技术改造、绿色转型发展等方面的中长期资金支持。围绕高新技术企业、“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科技型中小企业等市场主体,增加信用贷、首贷投放力度。优化制造业外贸金融服务,支持汽车、家电等制造业企业“走出去”。
2022年,深圳银行业、保险业围绕“制造业当家”等重点领域持续发力。截至2022年末,深圳内开发性政策性银行投放基金165亿元支持30个重大项目建设,累计撬动总投资4425亿元。15家银行共计推进重点领域设备更新改造贷款项目32个,签约项目15个,投放金额9.25亿元,撬动总投资151.4亿元。
在信贷方面,截至2022年末,深圳辖区银行机构制造业贷款余额同比增长20.29%,科技型企业贷款余额同比增长32%,中资银行外贸企业贷款余额同比增长32.3%,均大幅高于各项贷款平均水平。深圳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中,超过90%从辖内银行中获得过贷款,远超全国平均水平。
在深圳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中,逾90%从辖内银行中获得过贷款,超全国平均水平。
进一步探索优化“跨境理财通”等创新业务
深圳银保监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接下来将借助全面通关契机,发挥深港跨境联动优势,进一步探索优化“跨境理财通”、跨境人民币贷款、本外币双向资金池、跨境资产转让等创新业务。推动跨境医疗险、跨境车险等产品服务优化升级,更好地促进深港澳地区保险市场互联互通。
据悉,“跨境理财通”业务开展以来,深圳辖区共有25家银行获得试点资格。截至2022年末,开立“跨境理财通”相关账户1.88万个,办理资金跨境汇划6.8亿元,双向投资产品交易额4.2亿元,约占大湾区“跨境理财通”业务总量三分之一。深圳辖区23家人身险公司推出64款创新型跨境医疗险和专属重疾险产品,10家财产险公司开展跨境车险业务,实现“三地车险一地投保”。香港大新银行于2022年在深设立直属分行,成为全国首家拥有内地法人子行和直属分行的“双牌照”外资银行。
跨境业务也成为不少机构着力的方向之一。产险深圳分公司副总经理贾佐指出,太平洋产险深圳分公司将携手深圳市贸促委打造深圳市首届跨境贸易生态峰会,整合跨境贸易全链条服务能力,创新构建“保险+服务”的闭环服务模式,搭建资源链接平台,帮助企业降低销售成本,积极拓展市场。
深圳市分行公司部总经理黄凯表示,工行深圳市分行通过“一点对接全球”与海外机构充分做好信息共享和跨境联动,与工银亚洲、工银澳门、新加坡分行等海外机构,通过银团、风参及双边贷款等产品大力支持跨境投融资。截至2022年末,共发放海外融资22.37亿美元,带动海外机构发放融资19.15亿美元,促进了大湾区融合发展。
Tags:
相关文章
专家:国企估值偏低 亟需完善契合国企特点的估值方法
综合炒股就看,权威,专业,及时,全面,助您挖掘潜力主题机会!证监会主席易会满11月21日在2022论坛年会上作主题演讲时指出,估值高低直接体现市场对上市公司的认可程度。上市公司尤其是国有上市公司,要“练好 ...
【综合】
阅读更多浙商证券:维持华住集团-S增持评级 短期经营承压
综合浙商证券发布研究报告称,维持01179)“增持”评级,预计2022-24年归母净利润为-3.6/18.1/30.3亿元,对应EPS为-0.11/0.56/0.94元/股。在国内连锁化率提升及中高端酒店 ...
【综合】
阅读更多2022城市商业魅力排行榜:合肥重回“新一线”,这个西部城市居首,东北首次无一城上榜
综合今年的新一线城市依次是:成都、重庆、杭州、西安、武汉、苏州、郑州、南京、天津、长沙、东莞、宁波、佛山、合肥和青岛。合肥重回“新一线”之列,沈阳则首次离开了这个名单。在构成城市的各项要素中,商业活动是城 ...
【综合】
阅读更多